7月8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三方联合编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此书从“产学研”角度联合研判汽车智能驾驶产业发展趋势,明晰智能驾驶发展过程中相关易错、易混的概念,分析智能驾驶相关技术原理与发展水平,研究智能驾驶安全体系建设要求,明确智能驾驶技术产业政策法规与合规要求,阐述以智能驾驶技术为核心的整车智能化路线演变方向。

此书包含“智能驾驶概念与发展辨析”、“智能驾驶技术架构与关键能力”、“智能驾驶行业赋能与场景创新”、“自动驾驶安全体系”、“智能驾驶产业环境与生态构建”、“智能驾驶产业未来展望”几大篇章。

智能驾驶的概念分类

基于工信部牵头制定的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再次明确驾驶自动化0-5级的分类,并且对于当前的技术阶段再次对于2级和3级驾驶自动化进行明确。2级与3级驾驶自动化的核心差异点在于责任主体、系统能力和驾驶员状态监测三个方面,2级车辆能够同时自动进行持续的横向和纵向控制,即车辆具备自动加速、减速以及转向等功能,但驾驶员仍需时刻保持注意力,对车辆进行监督,并在必要时干预车辆,责任主体为驾驶员;3级驾驶自动化的核心特征是在特定设计运行条件(ODD)下,系统可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允许驾驶员在系统运行期间不再持续监管道路环境,可进行有限度的非驾驶活动,但需在系统请求时进行接管,如果3级系统激活期间发生问题,经相关部门认定后,应由责任方承担责任。

截至到本白皮书发布日期,市场上汽车产品均处于2级驾驶自动化及以下阶段,没有达到3级驾驶自动化程度。根据现行交通法规及技术标准,2级驾驶自动化阶段运行必须处于人类驾驶员的持续监管之下,操作主体是驾驶员,若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须承担法定责任。尽管标准中已经对驾驶自动化等级做了详细的定义、解释以及边界范围的限定,但在汽车市场的宣传与传播中,仍存在对上述概念混淆使用的乱象,有必要理清相关概念。

此外,也强调了智能驾驶的逻辑架构的概念和数据是智能驾驶发展的核心的发展路径。

PDF格式下载地址: https://pan.baidu.com/s/1VN1OOhRKfdSWjr-t-1hhiw
提取码: kele

标签: 华为, 智能驾驶, 清华大学, 中汽研, 白皮书

添加新评论